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,住宅设计的理念与形式也在不断演变。近日,来自东南大学的建筑学学生们,凭借一项名为《衔峦引脉融居麓间》的课设作品,再次引发了专业领域内的广泛关注。这个以“种”住宅于山坡上的创意项目,展现了建筑设计在生态友好型社区建设中的巨大潜力。设计团队的成员刘希音、张致与梁肇伟,在项目中不仅巧妙利用了地形高差,更为老年人与年轻人提供了代际共融的居住体验。
该项目的基地位于南京栖霞区,一处因历史与生态遗迹而显得极具潜力的区域。随着城市的发展,原本的自然山体已遭到大量平整,昔日的生态走廊也因此龟裂,地方居民面临着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被剥夺的窘境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设计团队希望能通过合理的规划,复兴这片土地的生态与历史价值。
在项目设计中,东南大学的学生们以“引山续脉”为核心理念,力求通过设计将破碎的生态环境重塑为和谐的人居空间。他们的目光不仅局限于对建筑物的描绘,更深入到历史、文化、社区及自然环境的交集之中。
团队的设计特色在于对“坡地叠宅”这一概念的创新提出。他们以6米的高差为基础,设计出多层次的坡地住宅,住宅的布局与山势自然呼应,形成了与周围环境的对话。从外观上看,坡地叠宅与山体的结合亲密无间,既保留了原有自然形态,又实现了居住功能的高效利用。
设计中,旧有的工业遗址如废弃轨道与水泥厂被改造利用,成为了贯穿整个居住区域的观景廊道,使得住宅社区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,更是体验自然与历史的空间。设计团队试图在每个住宅单元里,融入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交的重视,让不同年龄层的居民都能够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在设计执行过程中,团队成员经历了无数次的场地调研与分析。早期的调研虽然能提供表面信息,但随着设计的逐步深入,他们意识到真实的场地问题如生态遭遇破坏并非只存在于数据中,更多地是体现在居民们的生活感受与场所精神的失落上。
“我们发现,好的设计并非只在于漂亮的图纸,而是源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”。刘希音强调,这次课程作业的成功,依赖于团队成员们在观察与反思中的不断碰撞,找到打破旧访的钥匙。
该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设计的课设作品,更是对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深刻反思。它通过设计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,试图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城市的灵魂与面貌。团队的努力无疑为未来城市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:在追求城市发展的同时,也重视生态的保护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
东南大学的这一团队所展现的创新设计思维,展现出新时代年轻建筑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。他们所创造的坡地叠宅,不仅承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也体现了人类对更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与追求设计团队。未来的城市更需要这种兼具美感与功能性的设计,为生态恢复与社区的和谐发展开辟新思路。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够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,勇于实践,持续关注和推动居住空间的可持续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